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罗荣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研判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021年12月10日,由主办、信银理财联合主办的“2021第十届财富论坛”在成都圆满落幕。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学术顾问罗荣华在主题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研判”的演讲中提出,财富管理目标、投资理念、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的转变,叠加市场环境的变化,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市场的多重挑战,智能化发展成为财富管理市场的突围之道。罗荣华认为,未来投资者教育与客户服务是短期客户资源拓展的利器,而专业人才是财富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石。

以下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学术顾问罗荣华的发言实录(由根据嘉宾发言实录整理,并经嘉宾确认):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研判

一、推动财富管理发展的因素

1、居民财富积累,配置走向多元化,金融投资需求增长

1.1居民财富快速积累,金融资产占比较低

2019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国民总资产达到552万亿人民币,过去20年年化增速达17%,但金融资产配置偏低,且金融投资结构持续单一,集中于现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1.2资产结构性将改善,资产配置趋于多元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居民资产配置在结构上也有了要求。金融资产目前占比为20%,但从共同富裕或者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来看的话,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明显偏低。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不动产吸引力边际下降,释放金融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同时利率持续下行,居民为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更合理、更专业化的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需求增加。

1.3多资产配置需求,促进资管行业发展

2019年可投资资产规模首次突破200万亿大关,与此同时,2019年扣除通道业务后我国各类资管市场规模约为105万亿人民币。此外,结合外部环境或内部增长的判断,虽然目前新冠和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在不断地干扰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经济仍保持在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速上。居民可投资资产与资管行业存续规模之间有巨大的差额,同时也意味着资管行业未来有着很好的增长空间。

2、资管新规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加速居民投资选择的分化

当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规模超过100万亿,如果由金融机构过度地承担风险会带来更多的系统性风险隐患。一系列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监管政策出台,使得现在的财富管理市场不能再简单粗暴的以由机构自己承担风险的形式来发展,而是和现在更加丰富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相配合,来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

过去由于多数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的属性,客户的风险偏好无法直接在其投资行为当中得到真实反映,也扭曲了客户的财富管理观念,资产配置和财富规划难以发挥价值。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后,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客户过去隐藏或扭曲的真实风险偏好会逐渐得到释放,一方面,占据私人总财富资产配置近20%比例的银行理财将面临转型;另一方面,过去投资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资金也需重新做出选择。

二、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市场的发展首先应该从客户的变化来看。总体来讲,相较于2015-2017年高速获客的阶段,从2018年开始,各类机构客群都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增长期。其次,从客户结构来看,对财富管理业务有需求的家庭仍在持续增加中。最后,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点,财富管理目标、投资理念、产品和服务需求方面的转变,叠加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客户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渠道来看,近年来金融机构网点增速明显放缓、且新增网点多集中于客户需求更大的一二线城市,金融机构网点布局向以客户需求为落地考虑的深耕发展模式转变。因此,线上获客及服务成为标配,智能化方式既有助于更高效响应高端客户需求,也有助于做大客户基础并服务广大长尾客户,为此前无法覆盖的中低端客户提供服务。为覆盖更多的客群,除人力堆砌外,更好的办法是拓展金融科技应用,比如智能投顾。从财富管理角度来讲,金融科技应用需要一个全托资产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以为投资顾问、金融从业者提供全方位的资产管理服务,不仅可以提供业务系统,还可以涵盖大部分的中后台,以提升专业化和效率,为庞大数量的财富管理需求服务。

三、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展望

1、智能化是财富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1.1移动端将成为渠道新战场

过去五年客户的活动场所发生了巨大变化,线上尤其是移动端的各类场景成为生活中各种相关服务获取的主要渠道。这一变化使得金融机构脱离网点束缚,随时随地接触和服务客户。

同时,千禧一代客群成长于手机大规模普及的移动互联时代。在中国,80后和90后对移动支付的依赖接近100%。因此,做好移动端,对接触客户、服务客户及获得客户的反馈都是非常重要的。

1.2数据串联实现客户精准画像

目前,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进入到了成熟应用阶段。电子设备往往会记录使用者的各类数据,这些数据使机构形成了对客户更加细微,也更加精准的认识。不同于过去采用客户经理或调查问卷触达客户,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串联场景、连点成线可以完整拼绘出客户动态的画像,洞察客户需求,从而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形成正向闭环。

1.3防范技术革新带来的风险

智能化技术同时也会带来新风险、新挑战,包括数据的安全与隐私、AI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问责性、以及技术带来的新型欺诈等等。

财富管理机构拥有大量关于用户财富状况、投资相关的敏感信息,因此更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与信息安全制度,全流程保障用户隐私。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罗荣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研判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投资者教育与客户服务是短期客户资源拓展的利器

2.1投资者教育是推动财富管理客户增长的重要环节

在长期“刚兑”的环境下,中国的投资者缺乏风险收益匹配的概念,投资知识也相对匮乏。

投资者对财富管理的正确认知是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实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源的必要条件。

2.2个性化的面对面服务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直接面对目标客户的财富管理从业者同样需要不断的提升基本的职业能力、道德服务水平,储备分析判断资产配置的金融专业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财富管理客户服务,以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财富管理需求。

3、专业人才是财富管理发展的重要基石

国内金融市场从业人员体量较大,但行业内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行业从业者数量不多且水平参差不齐。销售型人才数量远超具有专业资质的理财师或财富顾问,销售驱动向客户需求驱动转型乏力。财富管理行业人力资源相对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稀缺资源。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推出“财富管理”微专业,聚焦财富管理领域基础知识,涵盖五大核心课程,由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团队和行业专家进行讲授。课程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围绕财富管理领域,制定健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考试体系。相对于传统的高等教育形式,微专业更加注重理论知识与行业实践的高度融合,相对而言更加偏重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通过在线学习、考试认证、继续教育等一系列持续深度学习,学员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时间、空间限制等问题。相信未来微专业将为财富管理市场不断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专业金融人才,使得企业用人实现“人岗匹配”,助力财富管理从业者转型发展。

文章《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罗荣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研判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地址:https://www.1xwx.com/w/1803840/70601777.html

相关推荐